農曆四月中,雨水充盈,夏麥漸滿,物至于此,小得盈滿,謂之“小滿”。
“滿”,《說文解字》釋為“盈溢也”。“小滿”,則有滿而不盈”“滿而不溢”之義。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小滿的命名極富禅意,既生動展現了麥粒将滿的具象形态,又蘊含着“盈滿則虧”的抽象哲理。
中國古聖先賢尤為注重“持滿戒盈”。無論是《周易》中提及的“日中則昃,月盈則食”,還是《荀子·宥坐》中孔子所言:“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無一不彰顯出其中的深邃智慧。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王陽明平定宸濠之亂,升南京兵部尚書,受封“新建伯”,适逢其父王華誕辰,親朋鹹集,陽明捧觥為壽,王華蹙然曰:“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雖以為榮,複以為懼也。”父親的訓誡令王陽明“日夜切心”,他深谙“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道理,在聲名顯赫時藏鋒斂迹、心懷謙卑,故能順道而行,達到持盈守成的境界。
唐太宗曾下诏勉勵房玄齡:“昔留侯讓位,窦融辭榮,自懼盈滿,知進能退,善鑒止足,前代美之。”看似是一番普通的慰勉之詞,實則體現了古代君主對臣子的準則要求。
時至今日,“小得盈滿”亦可視為黨員幹部修身立業之道。當小滿化身為一種“政治修養”,應當如何砥砺淬煉自身?
答:既要知其“滿”,又要知其“未滿”。
一曰為民纾困之情應“飽滿”。廣大黨員幹部須謹記為吏之本,沉下身心,體察民生,解民瘼而持善不懈,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在奮鬥中踐行為民情懷,在“疾風驟雨”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二曰功成名遂之心當“未滿”。面對功名利祿須謙恭自抑,戒驕戒躁,不露豐角,淡然處之,不為名所縛、不為物所累、不為利所驅,時刻保持謙遜之姿和“空杯”心态,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途中闊步前行。
“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洪應明于《菜根譚》中如是說。
道阻且長,君子當居“小滿”,切忌“自滿”,将滿未滿,方可行穩緻遠。(都安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