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學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清廉學院 > 廉政文化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宋運新:愛民如子 節儉躬行

2023-05-24 作者:陳誼軍 編輯: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紀委 點擊量:

      宋運新(1710年-1771年),字時雍,号素軒,清代廣西浔州府貴縣郭南裡三圖村(今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鎮新和村)人。于乾隆壬申(1752年)中進士,是貴州省黎平府錦屏縣兩任知縣。曾參與編修《浔州府志》,著有《白石山賦》《南山廿四峰記》等。


良好家風 涵養品質


  宋運新出生4個月的時候,其父親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孤苦母子。宋運新的生母梁孺人一人擔起家中重擔,長年靠紡織活計幫補生活,辛苦養育膝下兩個兒子。梁孺人出生于書香之家,知書達禮,勤儉節約,恪守禮節,對内嚴于教子,對外和睦街坊,好家風和好名聲遠近聞名。後來,朝廷以建“清标彤管”牌坊給予表彰。雖然身處缺少父愛的環境,但是,在良好家風下,宋運新耳染目睹,受到積極生活、厚德載物的感化,養成了親近百姓、自強自立、節儉為美的品質。


“外公知縣” 愛民親民


  考取功名後,宋運新赴任貴州省黎平府錦屏縣知縣。剛到黔北這個邊遠貧困的地方,宋運新就發現,錦屏縣非但交通閉塞,幾乎與外界隔絕,而且在民間還有溺嬰的弊俗。在縣鄉之中,對于家中生出來的女嬰,随意溺死的現象可以說見怪不怪。宋運新目睹此等弊俗後,深感痛心。他一方面制發公文,明令禁止溺嬰,表明一旦發現即依律嚴懲,另一方面,他帶頭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錢來,帶着差衙走家串戶,發現哪個貧困家庭有待産的婦女,他即慷慨送上慰問錢款,叮囑産婦好好休養身體,告誡此戶人家,無論男女皆應一視同仁。在宋運新的大力推動下,當地很快就轉變重男輕女之風,溺嬰弊俗被“連根拔除”。由于此舉挽救了許多女嬰性命,當地婦孺認為宋運新就好比這些女嬰的至親家人,因而給他送了一個“外公知縣”的稱号。


粗茶淡飯 頭菜度日


  勤政為民,心懷民生,雖然是一縣之長,但是,宋運新卻在錦屏縣兩任知縣的任上,始終保持少年時嚴格修身、一切從簡的習慣,牢記母親對他清廉為官的囑托。他深知自己如果鋪張浪費,大吃大喝,必然帶壞一方風氣,如果自己以身作則,節儉躬行,則容易上行下效,引領全縣良好政風民風。所以,他從不搞奢侈的宴請以及鋪張浪費的活動。平時,宋運新不主動宴請他人,也決不接受下屬的吃喝宴請。他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就是家鄉貴縣用大頭菜腌制而成的“頭菜幹”。一碟鹹菜,一碗玉米粥,簡簡單單就是一天飲食,十多年來以粗茶淡飯為主。在宋運新節儉躬行下,全縣上下紛紛盛贊“頭菜縣令”,勤廉節儉之風順利推行。


   從政愛民如子,生活節儉躬行,宋運新堅守了清官廉吏的節操。離任後,宋運新回到家鄉廣西貴縣,既應浔州知府所邀參與編修《浔州府志》等史學資料,又熱心于為家鄉人民辦實事好事,他先後出資修建義渡和鄉路,教授功課培育人才等,以一生的清廉務實和辛勞付出,在浔郁大地留下了人們争相傳誦的佳話。(貴港市紀委監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