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學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清廉學院 > 廉政文化 > 正文

圖說|非遺話廉

2022-05-19 作者:銀蘭娟 編輯: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紀委 點擊量:

  近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以推廣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仫佬族剪紙技藝”為契機,借助傳承人羅華清之手向廣大群衆展示當地曆史文化及生活中蘊含的清廉思想,通過“講述+展示”的形式深化廉政文化建設,共建清廉羅城。(羅城縣紀委監委)


  仫佬族剪紙技藝,是仫佬族婦女用白紙或紅紙,裁剪麒麟、門神等吉祥圖案,或“福”“喜”等吉祥文字,作為家居裝飾;或剪成模型用來納鞋、刺繡、雕刻花窗等,是仫佬族人民曆代傳承的傳統美術。圖為“仫佬族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羅華清現場創作廉潔作品。(廖光福/攝)。


  1661年,45歲的于成龍心懷“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遠赴廣西羅城就任知縣一職,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終其一生的廉吏之旅。圖為仫佬族剪紙作品《廉吏于成龍》。


  廉潔是一種價值觀念,是一種生命品質,更是一種信仰堅守。“廉”字頭頂一杆秤,裝着公平和公正,裝着信仰與人民。圖為仫佬族剪紙作品《廉潔奉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這是古人對“蓮”的熱愛,亦是對“廉”的稱頌。圖為仫佬族剪紙作品《出淤泥而不染》。

(來源:廣西紀檢監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