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學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清廉學院 > 清風文苑 > 正文

散文|父親是本書,要用一生來讀懂

2024-05-21 作者:潘發秀 編輯: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紀委 點擊量:

      山村的夜晚,萬籁寂靜。

 

  簡陋的泥土房裡,昏黃的煤油燈下,勞作了一天的父親捧着厚厚的書在夜讀。陪伴着他的,依然是那一尺多長的煙筒。

 

  看書和抽煙是父親的兩大愛好。勞作之餘,拿出書籍,點上旱煙,在吞雲吐霧中,父親的神情時而凝重時而歡快,我驚訝于書本的魅力。父親白天勞動晚上看書,經常看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又要下地幹活,他不累嗎?難道厚厚的書本裡藏着什麼奧秘?能把父親的疲勞都趕跑嗎?小時候的我,對于父親看書這個事,心裡有着無數個“為什麼”。以至于當我能夠閱讀的時候,也去找父親讀過的書本來翻一翻、讀一讀,書本裡面許多文字艱深晦澀,讓我茫然,我驚訝于父親怎麼讀得懂?母親說,父親年輕時候由于家庭困難,錯失了讀師範當老師的機會,多年來,他保持着一有空就看書的習慣,似乎這樣可以彌補錯失的就讀機會。父親的教師夢想沒有實現,倒是我和哥哥考上了師範學校,為他圓上了教師夢。

 

  年輕時候的父親,身材高大挺拔,健步如飛,家裡的重活、累活全包了,從不叫苦叫累。為了供我們兄妹五個讀書,很長一段時間,父親過着“挑山工”的日子,每天挑着一百多斤的擔子,走在崎岖的山道上,一米七五的個子,挑起擔子晃晃悠悠的。少言寡語的父親幹活是一把好手,但在生活中像個書呆子,也不懂得表達愛,時不時還鬧點笑話。聽母親娘家的人說,他們在街上碰到父親,父親隻是傻笑,沒有說話,人家就問他:“興才,你不認識我嗎?”父親回答:“認識啊!”人家又說:“既然認識,怎麼不跟我打招呼?”父親這樣回答:“既然認識了,怎麼還要打招呼?”這樣的回答,在當時一度成為笑話。

 

  父親沒有什麼脾氣,也不會算計人。我家與别人的地緊鄰着,有一次他們把一棵苗種到我們這邊的地界了,母親看不過,單槍匹馬地與人家理論,可人家是夫妻齊上陣,母親隻能敗下陣來,回到家跟父親唠叨一通,而父親隻淡淡地說:“不就是一棵苗嗎,能占多少地?種就種吧!鄉裡鄉親的。”依舊抽他的煙,看他的書,大有一種“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氣量。後來那家的人也不好意思,悄悄地把苗拔了。

 

  純樸憨厚的父親,嚴厲起來可不得了。大年三十,父親吩咐哥哥和我負責殺雞,當時我們不知為何沒有照做,父親說沒有完成任務就不給吃飯。我們想,大過年的不給吃飯,怎麼可能?于是哥哥和我就商量着躲起來,讓父母親自來找我們回去吃年夜飯。村外的柴垛是最好的躲藏地,我和哥哥躲在裡面,耳朵豎起來,想早點聽到父母呼喚的聲音,可是天将要黑了,也沒有動靜,倒是聽到村裡的人吃飽了出來閑聊的聲音。我們的肚子餓得實在受不了,隻好自己走出來,難為情地回家。母親去喂豬了,父親坐在門口,照例是抽着煙在看他那厚厚的書本,似乎沒注意到我們。我和哥哥去找雞肉,鍋裡沒有,餐桌上也隻剩下一些青菜。這就是我們的年夜飯嗎?雞肉呢?母親回來了,說父親堅決不讓留雞肉給我們。在那個物質嚴重匮乏的年代,雞肉可是難得的佳肴了。父親這招可夠“狠”的,讓我以後再也不敢随意偷懶。那年,别樣的年夜飯,讓我難以忘懷。

 

  我讀師範的時候,靠着書信與家裡聯系。聽說我寫給家裡的信,父親外出打工的時候都帶在身上,休息的時候,從衣兜裡掏出我寫的信,點上一支煙,在别人羨慕的眼神中津津有味地看着。旁邊的人說,你女兒寫字這麼好看。一貫不善言辭的父親,這回口才極好,笑着說:“這麼好看的字可不是白給的!”那神态,分明帶着一種自豪,又像是一種炫耀。我的來信對他是莫大的鼓舞,讓努力賺錢的父親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打電話回家,第一個接聽電話的總是父親,可每次還沒聊上兩句他就說我讓你媽來聽電話,母親數落他,每次接聽電話這麼積極,話不多說兩句。父親隻是笑笑,也許在他心裡,能夠聽到孩子的聲音已經很滿足了。

 

  我和哥哥在縣城工作,父親來看我們。一向樸實的父親,即使來到縣城,依舊保持着在村裡的裝束:紅色的背心,脖子上挂着一條毛巾,似乎随時準備勞作的模樣。哥哥問他是否感覺太熱,挂着毛巾是要擦汗嗎?父親不明就裡,說這裡很涼爽,不熱。哥哥說要帶他去買兩身衣服,還告訴他,下次來縣城時該換個穿法了,你挂着一條毛巾,人家以為你是來幹活呢!父親不作聲,憨憨地笑了。

 

  有一次我跟同事下鄉,到家附近辦事,由于時間不夠充裕,我沒有回家。父親西裝革履扛着一大蛇皮袋的紅薯給我送到車上,直接讓我驚呆!同事說,你爸是退休幹部吧?憨厚的父親,擔心穿着土氣會給孩子丢臉,特意換上了西裝和皮鞋,也不怕這一袋紅薯弄髒他的衣服。

 

  一個暖冬的午後,我回老家看望父親,一幅溫馨的畫面映入眼簾: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灑進窗台,溫暖而舒适,桌上泡着的一壺香茶正冒着熱氣,八十多歲的老父親,安詳地坐在搖椅上,捧讀着他摯愛的書本。我想,此刻在父親的心眼裡,一本書、一壺茶 ,足矣。

 

  父親這本書,要用一生來讀懂。(金秀縣紀委監委)

 

上一條:散文|泡桐樹

下一條:詩歌|緻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