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河鄉靈河村張記豆腐鋪已經營三十多年,所賣豆腐因真材實料、鮮香細膩、物美價廉,深受當地百姓喜愛,縣城許多居民也常常慕名購買。
一天清晨,老張老兩口正在自家作坊裡賣力地做着豆腐。忽然,門外傳來“咚、咚、咚”的敲門聲,老張連忙擦手去開門。
“咦!兒子,怎麼這麼早回來了,不用上班嗎?”老張一邊開門讓在縣水利局任副局長兒子進來,一邊好奇地問。
“爸,我等下要外出學習,可能半年、也可能一年。走之前想您和媽做的豆腐了,先給我來一碗豆腐腦吧,”兒子眉毛微動後回道。
“好,好,好!”老張轉身就去拿碗,正準備打豆腐腦的時候,細心的老張察覺到了兒子的不對勁,于是仔細琢磨:剛兒子說話的神情像極了從前撒謊時的樣子,連想到兒子年前換的精裝大平層以及前幾天靈河縣新修的6處防洪堤在一場暴雨後均出現了大面積坍塌的新聞,老張猜測此事必有蹊跷。
想到這,老張果斷地盛起一碗兒子以前最痛恨的豆腐渣,端到兒子面前,随即質問道:“防洪堤坍塌的事跟你有沒有關系?”
兒子低下頭盯着父親端來的豆腐渣,腦中立即浮現防洪堤大面積坍塌的場景,羞愧地說道:“兒子一時糊塗,貪了财,把好好的惠民項目、防洪項目建成了人人痛恨的‘豆腐渣’工程。”
“今天是來跟我們道别的吧,是準備去自首還是準備逃避法律責任?”老張痛心疾首地追問道。
兒子沒有答話,隻是一勺又一勺的往嘴裡塞着豆腐渣,好像吃完這碗豆腐渣,就能把“豆腐渣”工程從他人生污點中抹掉一樣。
“既然是一時糊塗,現在就不能再糊塗下去了。去自首吧,把問題向組織交代清楚,争取寬大處理。工作丢了沒關系,大不了回家跟我們老兩口一起做豆腐,但今後做人一定要像豆腐一樣,清清白白。”老張滿是慈愛地看着兒子說道。
父親的話堅定了兒子自首的決心,流着淚哽咽地說道:“謝謝爸,我知道該怎麼做了。”……(興安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