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學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清廉學院 > 廉政文化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周啟運:兩袖清風 一心為民

2022-07-11 作者:廣西紀檢監察網 編輯: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紀委 點擊量:

  周啟運(1792-1853),字鼎初,号景垣,又号炳齋,廣西靈川縣九屋鎮江頭洲村人。曾任過知縣、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兩江(即今江西、江蘇、安徽等省)代理總督,官居正二品,诰封一品。


  周啟運在河南洪縣任知縣時,首先恢複篆筠書院,并教育農民挖溝修渠、種樹、嚴禁酗酒鬧事。洪縣的東南部,因經常有水災,給當地農民帶來痛苦。他親自勘視,并具體部署,組織千軍萬馬,疏浚臘胫河、趙家渠,使水歸入衛河,從此洪縣再無水害。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赴至河南視察時,見他為官一地、造福一方,贊揚他為“循良第一”。


  後來調歸德府商丘縣任知縣,他夙興夜寐,費盡心機,妥善處理前任積案千餘起,結案九百餘起,無一冤縱,民衆大頌“神君”。


  在開封府祥符縣任知縣時,該縣庠序(學校)頹弊,他積極出面修繕,邀請開明人士捐建“義塾”。後來調去開封縣任知縣,深入調查,體察民情,他看到“邑地勢多窪,北門積潦成巨浸,淹沒良田,車籍舟行民困已久”,于是捐廉疏挑海濠,引水入河,除掉了曆年的水害。此外,他還捐薪俸修葺大梁、百泉兩所書院,增設六所義學,使平民百姓的子弟也得到啟蒙教育。


  擢任湖北德安府任知府後,興利革弊,政化大行,在崇陽立了軍功,賞戴花翎。他特别重視教育,創辦學校,恢複書院。在處理軍政要事之餘,親臨漢東書院講學,整治學政,深入調查,編纂志書。在湖北襄陽府(今湖北襄樊市)任知府時,主張“造林蓄水”“作物輪作”;提倡“讀書有用論”,以教育為本,大辦義學;扶困優學,嚴格科舉。


  他真實無妄,廉公有威,雍容典雅,年高德劭。雖已年逾花甲,還獨資興建了官坡堰石拱橋(即江頭洲至易家村通向潭下的大官橋),建立九屋義渡(即九屋渡),保障了來往行人生命财産的安全,至今名标青史,稱頌弗衰。(靈川縣紀委監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