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号獲得者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陸川縣平樂鎮石村村駐村第一書記黃郅鈞參加了表彰大會,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号。

黃郅鈞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号
“90後”小夥黃郅鈞是陸川縣委組織部派駐平樂鎮石村村的第一書記,戴着眼鏡,說話腼腆,模樣斯文。剛到石村村時,這位參加工作不久的毛頭小夥,曾被村民質疑,認為幹不好,在村裡待不久。沒想到,黃郅鈞在村裡一待就是四年多,通過招引優質項目、改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原來每年1680元提高到現在的6.8萬元。其先後獲得自治區優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玉林市“百優駐村工作隊員”等榮譽稱号。
發展特色産業,助力脫貧緻富
石村村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1戶360人,是“十三五”時期自治區認定貧困村。“我剛來的時候,這裡經濟基礎薄弱,産業結構單一,當時村裡集體經濟收入很少。”這是黃郅鈞初到石村村的第一印象。駐村以來,黃郅鈞緊盯脫貧攻堅工作目标,摸清全村貧困戶情況、明确脫貧緻富思路、科學制定了産業發展規劃,将扶智與扶志相結合,以推動農業發展為突破口,以推進“一戶一就業”為發力點,以發展特色産業為抓手,為石村村謀劃出了一條短期脫貧、長期緻富的發展之路。
立足地域條件,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百香果種植是黃郅鈞經過調研後為石村村選擇的第一個産業。為了調動村民種植積極性,他組織全村的經濟能人、村民代表,一起到北流市隆盛鎮長信村參觀學習了百香果種植經驗和技術,學習他們的先進種植模式和管理理念等,返村後采取由點帶面的模式逐步推廣,使全村的百香果産業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全村的百香果種植面積超過了500畝,帶動了42戶貧困戶發展緻富。
石村村素有黑榄種植傳統,但因技術落後,每年收成并不理想。2018年,黃郅鈞多次邀請農技人員幫助對該村黑榄品種進行技術改良,并積極推廣。在他的引導下,大家紛紛種植,目前全村種植面積超過了300畝,每年每畝收入7000元以上,直接帶動了10多戶貧困戶脫貧緻富。
2019年6月,黃郅鈞又新引進了一個七彩辣椒産業,在他推廣下,大家紛紛種植,目前全村種植面積超過了50畝,如今,很多七彩辣椒開始結果,五顔六色的辣椒“綻放”在百香果園裡,别有一番獨特的景象。此外,養蜂、養雞等養殖業發展也拓寬了村民的緻富門路,助力村民增收。

指導貧困戶發展七彩辣椒産業
“今年我種植了20畝百香果,長勢喜人,還嘗試種植了七彩辣椒,養有50多箱蜜蜂,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會是一個豐收年!”貧困戶梁升彬對發展前景很有信心。
用真心換真情,與群衆打成一片
駐村工作開展以來,黃郅鈞堅持吃住在村,堅持遍戶走訪了解真實情況,真心實意為群衆排憂解難,真幹實幹幫貧困戶脫貧緻富。駐村4年,黃郅鈞踏遍了村中的溝溝坎坎,因地制宜為群衆脫貧想辦法、找出路。“小黃,我種植的辣椒,有兩棵葉子枯黃了,怎麼辦……”“我不想外出打工,能幫我在本地找份工作嗎?”“我老婆有精神障礙,怎麼辦理低保?”他經常接到貧困戶求助電話,對于他們的疑難雜症,他都會一一認真記錄,排好幫扶日程表,竭力做到問題一項項解決,實事一件件辦好。

黃郅鈞在認真記錄整理群衆反映的問題
“扶貧,隻有心貼心地去扶,才能急貧困戶所急,想貧困戶所想,解貧困戶所難,才能用切實的幫扶方案,幫助貧困戶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扶到他們心坎上。”黃郅鈞深刻感受到,要實現真正脫貧,必須開對“藥方子”,把“輸血扶貧”變成“造血扶貧”。
村裡的貧困戶鐘日榮60多歲了,孤家寡人,年紀大又沒什麼技術,但他很渴望找到一份工作。黃郅鈞便想方設法給他介紹适合的工作,現在他在扶貧公益性崗位就業,成為一名清潔工,負責打掃道路清潔衛生,每天有80元的工資收入。“小黃這小夥子不錯!”提到黃郅鈞,鐘日榮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他對群衆的事真上心,從不推托!”群衆的贊揚和認可,讓他感到十分驚訝和感動,讓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用他的真心換來了群衆的真情。剛駐村開展工作時,群衆對他不看好不認同,覺得這個“娃娃書記”太年輕,估計幹不出什麼名堂。随着工作的逐步推進,他事事為群衆着想,逐漸和群衆打成一片,得到了群衆和村幹部的認可,現在大家見到他都會親切地叫一聲“黃書記”。
整合各方資源,凝聚力量助發展
俗話說得好: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駐村四年,黃郅鈞十分重視支部建設和黨員帶富能力的培養,在他的帶領下先後多次開展“扶貧消費 助農脫貧”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不但帶頭創業緻富還積極推售貧困戶農産品,增加了貧困群衆收入。
為了改善村莊的基礎設施,他積極聯系後盾單位陸川縣委組織部和上級有關部門,争取到上級資金510多萬元,對石村的村委辦公樓、辦公設施、村屯道路、橋梁、水利三面光、陂壩、文體娛樂中心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建設。近年來,該村道路硬化共12.9公裡,建立農家書屋1個,村委辦公大樓2棟,文體娛樂中心2個,村級宣傳欄8個,路燈安裝68盞,水利三面光2000多米,危房改造30多戶等,極大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環境。
在他的帶領下,石村村特色産業發展得有聲有色,村民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石村村正大踏步朝産業興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好光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