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隻有一隻手,但隻要奮鬥,一隻手也可以頂天立地,隻要努力奮鬥,一隻手也可以脫貧緻富。我會永遠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養好自家的羊,更要做好 群衆脫貧緻富、鄉村振興的領頭羊!”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江甯鎮長江村養羊協會黨支部書記、博白縣桂源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入源說。這位“80”後的瘦小夥,命運奪走了他的一隻手,卻沒有奪去他艱苦奮鬥、勇闖新路的不屈精神。依靠新技術改良黑山羊品種成為緻富達人的劉入源,始終牢記共産黨員初心使命,擔當作為,領頭探索扶貧模式,在建設新農村的道路上繼續和群衆一道奮鬥前行,成為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好書記。

劉入源與他精心呵護小羊羔
人生磨難用經曆轉換,“隻手”成為幸福生活“奮鬥者”
劉入源出生在廣西玉林市極度貧困鎮博白縣江甯鎮長江村,16歲那年因一次意外失去右手掌,變成了四級殘疾人。“别人能夠做的,我能夠做到。别人不能做的,我做得更好。”要強的他沒有被生活的重創打倒。不久,他便學會了左手生活、學習,還以優異的成績從衛校畢業。
2009年,劉入源聽說養羊行業很掙錢,他到當地的菜市場了解行情,發現羊肉價格是豬肉的三倍,并且基本靠從外地購進。他看好這個市場廣、收益好的項目,毅然決定養羊。創業之初,他用3.5萬元買來30頭母羊和1頭公羊,在村裡創辦了桂源山羊養殖場,這次是他用全部的積蓄開始追尋自己的“羊财夢”。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和技術,沒想到短短一個月内,羊一隻隻都病死了。當時有人說:“人家好手好腳也養不好,你能養嗎?你沒有技術,還不如跟人家養豬吧。”可他就想着健全的人一天能做的事,他不信自己十天做不了,健全的人一次能做成的事,他不信自己一百次還做不成!
摸清原因後,劉入源憑着不服輸的性格和韌勁,四處拜訪學技術、苦鑽研,向親戚朋友舉債數萬元,又購入31隻羊,再度向不被人看好的山羊養殖項目發起挑戰。經過一次次嘗試,他終于破解在當地無法規模養羊的難題,養殖場的規模也逐漸做大做強。2012年,劉入源在江甯鎮成立了廣西博白縣桂源農牧有限公司,創辦了廣西唯一的集研究開發、品種改良、生産、繁殖及供銷一體化的大型山羊養殖基地,該基地還被确定為全區标準化種羊示範基地。就這樣,從血本無歸到産值過千萬,他的“羊财夢”破而複圓。

“獨臂羊倌”卻能闖下千萬财富
帶富承諾用“擔當”兌現,“能手”變成脫貧緻富“領頭羊”
幾年來,養羊路上幾經坎坷,劉入源都堅持了下來,他積極向上、永不服輸、勇于拼搏的精神感染着周圍的鄉親們。村裡頭出了個“養羊大戶”,鄉親們既驚奇又羨慕。眼看着公司效益越來越好,自己的生活也越過越滋潤,一個念頭又在劉入源心裡紮下了根:我的日子慢慢好了起來,但鄉親們還不富裕,那可都是關鍵時刻幫過我的人,我要帶着他們一起發“羊财”。
在當地組織部門的幫助下,劉入源成立的養羊協會建立了黨支部,他也成功當選為該支部書記。有了這個“主心骨”,當地群衆對養羊緻富的信心倍增。協會起初采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對于一些缺乏技術、資金困難的群衆,采取“四提供一回收”,即免費供種、供料、供防疫、供技術指導并實行保價回收,待困難群衆盈利後再扣除成本的辦法,帶動鄉親們實現增收。正是劉入源這種無私資助的做法打動了一大批困難群衆,加入養羊協會的人也越來越多。
中央提出了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向全社會吹響了打赢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号角。身為共産黨員的劉入源更是積極響應中央号召,主動挑起重任,把群衆的事當自家的事,誰家缺資金,他擔保貸款;誰家的羊該打疫苗了,他第一時間進行技術指導;誰家的羊該出欄了,他第一時間幫助聯系銷路;加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殘聯的“殘疾人陽光扶貧項目”,承諾一年帶領100名殘疾人緻富。現在,這個項目已經做到第四期,已成功帶領幾百名殘疾人脫貧緻富。
在此期間,劉入源考慮到,缺資金、缺技術、缺信心是許多貧困戶難以脫貧的重要原因,而資金、技術的問題一旦解決,“窮”怕了的貧困戶“富”起來的激情很容易被點燃。劉入源不斷思考嘗試,漸漸地摸索總結出“自主經營”“托管代養”“入股分紅”等産業扶貧“三大模式”。通過“自主經營”,讓貧困戶全程在公司指導下自主發展山羊養殖獲取利潤的最大化;通過“入股分紅”模式,讓貧困戶直接将産業扶持資金注入公司就可以獲取固定的利潤分紅;通過“托管代養”模式,讓貧困戶通過“聯戶寄養、利益共享”的辦法獲取比“入股分紅”更大的利潤分紅。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813戶貧困戶實現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曾經的貧困戶現在很多已經成為當地養羊大戶,家家蓋起了小樓,日子越過越紅火。

創新發展“自主經營、入股分紅、托管代養”産業扶貧模式,帶來貧困戶走向脫貧緻富路
美好願景用“實幹”诠釋,走好可持續性産業興旺“引路人”
劉入源深知,脫貧不是終點,而是他和鄉親們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探索成功産業扶貧“三種模式”後,他始終沖在前、幹在先,把培育産業和鄉村振興相結合,采取“村集體投入資金建基地、公司投入技術并負責經營管理、村企共同持股共負盈虧”的辦法,建立“村企合作”基地,實行“村企合作”,将“三種模式”複制到養雞、肉鴿、鹌鹑、菠蘿蜜種植等行業,新建立起了桑葚、内循環高密度養魚、肉鴿養殖、檸檬種植等30多個“村企合作”示範基地,形成了一條緻富帶頭人創業帶富示範群,幫助各村村集體經濟實現保值增值。共吸納29個貧困村以提供服務的方式與公司合作,累計給村集體經濟分紅250多萬元。
同時,劉入源在博白縣旺茂鎮、國家級貧困縣巴馬縣分别投資8000萬元、5000萬元建設标準化養羊基地,建設凍庫項目、完善“養殖—加工—銷售”等完整的産業鍊。創辦的種羊場總面積已拓展到1202畝,擁有努比亞種羊5300多頭,存欄肉羊2100多頭,草場710畝,實現年産值3280多萬元,産業規模及效益均實現“倍增”,成為帶動鄉親脫貧緻富、鄉村振興的榜樣和标杆。

劉入源向養殖戶、貧困戶宣傳傳授扶持政策和養殖經驗
劉入源先後獲得“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十佳農民”“科普中國•最美鄉村科技緻富帶頭人标兵”“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自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等榮譽稱号。2017年12月,劉入源作為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全國兩會。2021年2月,劉入源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号。(博白縣委組織部 博白縣紀委監委)

劉入源(左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和其他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