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鳳顯先生受邀為我院師生做題為“臨赴溆浦說《涉江》”的學術講座。龍文玲教授主持講座。

黃鳳顯教授在解讀《涉江》文本内容後,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如:詩中為何一再提重華?屈原在溆浦還創作了哪些詩篇?如何理解“入溆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通過細緻剖析,黃教授認為:重華即舜帝,是仁君,有大德,死後葬九嶷山上,屈原想到舜帝陵訴說自身政治理想;屈原在溆浦待了十餘年,創作了《九歌》和《九章》中的《涉江》《橘頌》等衆多詩篇;屈原身懷美政理想不被理解,反遭疏放,加上溆浦到沅江的路晦暗難行,所以其心志和心理一時迷茫和痛苦。黃鳳顯教授看待問題客觀中肯、思考深刻,在文本分析過程中否定了學界一些認為屈原作品均作于溆浦的絕對化觀點,同學們頗受啟發,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