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我院邀請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首席專家鄭傑文先生做題為《從谶緯文獻入手看上古文化對先秦文學的影響》的線上學術講座。講座由龍文玲教授主持,學院師生四十餘人參與此次講座。

鄭傑文教授采用“文獻考辨”的傳統學術方法,從傳世文獻與考古資料,系統梳理上古文化兩大系統的特征與差異,挖掘其對先秦文學的影響。通過分析“小邦周”取代“大邑商”之因、谶緯文獻對《詩經》“四始”“五際”說記載之差異,鄭教授推斷上古文化具有多元性:政體上,“山川守文化”與“社稷守文化”有别;地域上,“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不同;“守社稷”的公侯文化可以姬周為代表,“守山川”的神守文化則以楚齊為代表,二者産生的社會曆史因素各有不同,但都對上古文學産生重大影響——《詩經》“質實”之風的形成與姬周文化“尚實重功”的精神息息相關,《楚辭》浪漫之風的形成與楚文化尚祀重巫、想象浪漫奇特的特點密不可分。鄭教授還以具體作品及先秦諸子散文特點為例就此展開進一步的分析。
最後,鄭教授強調,學術創新要“大膽假設”,注意文獻與研究方法的選擇,在立足東方學術自有特點的基礎上,重視“三重證據法”“四維時空考辨法”,靈活吸收西方的研究方法,求變求因,建構我國古代學術研究方法新體系。現場師生從文獻辨僞、上古文化兩大系統對封禅文化的影響等不同角度提問,鄭教授結合自身學術理念和經驗一一解答,同學們受益匪淺。
